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浏览:788发布日期:2012-05-17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任务。2005年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出台;2005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又正式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还是对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
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是相伴相随的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有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党成立之后,就十分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胜利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思想文化方面承担着三重历史使命:一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二是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事建设新社会的能力;三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尤其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国普通高校,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得到了同样重视,均取得可喜成绩。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曾多次调整,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再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一系列调整,其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认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了解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革开放2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尤其是为我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学科支撑,为新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在相当长时间内全国并没有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但并不等于说国内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学科,也不等于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学科支撑。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等学科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民族学、伦理学、文学等学科的建设,也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容。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独立的隶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二级学科的正式设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开始步入正规化建设的阶段。1996年,国家正式批准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同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博士点也更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该学科点被确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开始进入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近2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这一学科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人才培养等方面作的积极探索,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三,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是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同背景。世纪之交,国际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及国内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从国际来看,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国家对我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企图用反马克思主义和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搞乱人们的思想。从国内来看,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多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矛盾斗争更加错综复杂,社会成员包括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思想困惑甚至混乱。在我们的一些党员、青年学生中也不程度地产生了“信仰危机”。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这是我们党的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此文件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根据中央精神,2005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五个二级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调整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反映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
理论课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二者在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

    第一,指导思想相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基本目标一致。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人才。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理论研究内容交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容有相容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下的五个二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其发展经验,揭示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旨在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进及其基本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程,其研究与教学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一定的相容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①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参见张雷声:《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兼析认识与实践中的几种偏误》,载《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0期。

    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具有科学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等共同特点。二者在发展规划、教材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学科管理与教学管理等方面,还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我们绝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完全等同起来,更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去取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或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代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体原因是: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不完全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而建立起来的。虽然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适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并为其提供了学科平台,但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更重要的是为了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仅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学科支撑,也会对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建设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仅理解为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将有违于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初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将会因为缺少对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被淡化甚至边缘化,这很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并不能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学科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哲学社会科学以外的其他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就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但哲学一级学科之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一级学科之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学科,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提供了学科支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主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但政治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中共党史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其提供了学科支撑。“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主要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但伦理学、法学等学科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了学科支撑。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支撑,将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定性,二者不能等同。学科建设有着比课程建设更为宽阔的视野,需要更为厚实的基础,它不仅包括课程建设的内容,还包括学科本身的内在体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源投入等的建设。因此,在学科和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只注重学科建设,把主要人力、物力投入到学科建设上,而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二是以课程建设代替学科建设,从而降低学科建设的地位,缩小学科研究的领域,使学科建设无法走入正轨。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紧密的联系,又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建议

     当前,在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也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对于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要根据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特点,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思路。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特殊规律,参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联系紧密的相关学科的做法,借鉴和吸取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经验,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制定科学的学科发展规划,包括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和总体安排。

    第三,积极探索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规范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要正确处理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及本学科内部五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有的研究范畴、研究体系和研究范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要注意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之间的关系,切实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第四,加快教材建设的步伐,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教材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刚刚建立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刚刚开始实施,因此,在当前,应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需要,着力编写全面反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质量的专业课教材。同时,要充分吸收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的经验教训,编写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第五,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学术骨干队伍建设。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在当前,不论是学科建设,还是课程建设,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应着力培养一支既能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又能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六,建立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和课程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加强对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制度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还应建立专项评优奖励制度、职称评聘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等。

    第七,建立健全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投入支撑体系。学科建设离不开必要的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离不开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物质保障。因此,在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一定要加大经费投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合理确定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科目,列入预算,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在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把握好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就一定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好。

                                       (文章源自“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