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的结合
浏览:10发布日期:2021-09-0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的结合

陈占安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前执行着“05方案”,这个方案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强调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建设。坚定走以教育教学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支撑教育教学的路子,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深相结合,这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所在。

 一、以学科建设支撑教育教学是“05方案”的突出特点 

  我们现在说的“05方案”,是经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于20051月审议通过,以中宣部、教育部当年2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5号文件)为标志。这个文件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新的决策和部署,是一个指导性很强的文件。我们很多同志把关注点放在了课程设置的调整上,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文件在讲课程设置之前讲的是学科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先讲学科后讲课程,是5号文件和“05方案”的第一个特点。文件明确指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由于种种原因,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没有自身所直接依托的学科,而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等专业课同属于一个学科。由于这些学科首先关注的是与专业课相联系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而公共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往往不在研究的范围,起码不是研究的重点。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强有力的学科支撑,而这些专业性学科不承担或承担不了这样的任务。在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大力推动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05方案”的新形势下,如何遵循学科建设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规律,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建设一个研究对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学的学科的问题,就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议程中来。

  经过了一系列的论证和筹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200512月颁发64号文件,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的二级学科。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力图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队伍服务。这个学科直接与公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关联。它的设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理支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搭建了直接的学术平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20061月进行了最初的布局,2010年又进行了增设。目前,这个学科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其中,一级学科博士点37个,硕士点20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8个,硕士点212个。随着这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科研成果显著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状况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建设和这个学科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现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既提出了要求,又提供了可能。

  但同时也要承认,目前的情况发展是不平衡的,甚至是很不平衡的。迄今为止,除了还有一些单位没有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外,还有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单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然游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之外。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上存在:要么把学科建设看成是与己无关的事情,要么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不沾边。特别是,迄今为止,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没有完成从分门别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向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学科转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加以面对和解决。

  必须明确,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直接联系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个学科是在原有的分门别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等二级学科继续单独存在的情况下新设立的学科。在这个学科的建设中,需要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学科系统中原有的几个二级学科及其他学科建设的经验,但是又必须结合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点去进行新的设计。这是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当然使命。那种不做新的学科调整,而试图沿用原先二级学科的思维定势去进行新学科建设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确的。 

二、努力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学科建设含量 

  学科建设的实质是科学研究的加强,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相结合,其目的就是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努力增加科研含量,或者叫增加学科建设含量。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列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系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其中涉及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这不仅是教材编写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而且它经过了我国顶级专家的审议,听取了很多学者的意见,最后还经过了中央领导的审定,其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是以往编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无法比肩的。而且,遵照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部署,几本教材在出版之后都经过了多次修订,保持了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任课教师需要认真去学习、消化和把握教材内容,跟上教材的最新修订。那种对教材采取轻率的态度、离开教材而自作主张或者虽然看过教材但不求甚解的做法,都是不好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渗透着很多科研含量,需要教师从科研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它,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教材中有些内容可能只是简单提及,需要教师通过进一步研究加以展开;教材中难免还有滞后于形势发展的内容,更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及时补充和修正。特别是,教材中渗透着一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态度,应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奋斗方向。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点难点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很多问题往往是社会上人们关注的热点难点,同时也有大学生思考的侧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离开教材而由着教师随便讲,但也不能完全照着教材讲。经验证明,那种照本宣科的办法,大学生不爱听,不可能达到引领学生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讲授,不能也不应该刻板地把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搬到讲课中去,而必须在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这个重点的选择应该是教材内容的重点与学生热点难点的结合点。要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不仅需要十分熟悉教材所表达的教学内容,而且需要对学生的热点难点有真切的了解,进而把这些热点难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开展深入研究以达到学术的品位。

  教材是学生在学习某门课时需要阅读的主要参考书,凡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教材就解决了的内容,教师就不要在课堂讲授中再系统讲了,而应该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地方。这样做,它体现着一种对学生的尊重和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讲究的是科研含量。从严格意义上说,教师讲课并非是讲教材,而是在教材指导下讲自己对其中某些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事实上,一个讲课好的教师肯定他的科研也有水平;反过来说,一个科研强的教师不见得讲课就一定好,那是因为讲课还需要有表达艺术等等。

  我们现在讲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其中有以下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弄懂教材,把教材中涉及的重大理论通过研究达到自己深思熟虑的程度,使教材中的内容真正深刻地而不是虚假肤浅地被教师所掌握,加上对学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很好的研究,再通过课堂上艺术性的讲授,相信这样的讲课肯定能受学生欢迎。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仅研究理论,而且要研究理论教育。研究和概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增加他们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增强他们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比起其他的专业课和工具课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一般课程所共同具有的特点,又有其他自身所特有的某些地方,这是需要下气力去考察和概括的。

  认真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探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客观规律性,进而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为指导,去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状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容推卸的重要任务。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状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标准。在高校,设立并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学理方面的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搞得好不好,不仅要看理论研究的成果如何,而且要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状况怎样。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角度看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确有政治宣传的任务,但是不能只是搞政治宣传的形象,而应该讲究科研含量,力求使政治性很强的课程讲出学术味来。

  列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系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努力贯彻着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对大学生不在“是什么”上提太多要求,而重在“为什么”层次上加以引导。这个理念的确立,是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所作的思考,是从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所提的要求。否则,只是满足以往已经了解了的知识层面,学生学习没有难度,也没有兴趣,还占用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起不到引领学生提高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教材是参考,它提供的不是教条,而主要是方法。教师应在教材的指导下努力把自己的研究搞上去。讲课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是领着学生在教材上简单划划重点让学生去背诵,而是沿着教材所指示的方向和所提供的方法,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去给学生作出示范,这是争取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学生头脑的关键所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一岗双能”、“一身二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的承担者,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的主体部分。要按照“一岗双能”、“一身二任”的要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不断强化学科意识,积极参加学科建设,努力实现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的深相结合。在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仅就课程论教学,而应该以学科论课程。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归属,进而明确自己在这个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定位,然后再明确自己是在哪个学科下按照任务分工承担哪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以学科建设支撑教育教学,以教育教学促进学科建设,实现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的深相结合,这是对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这个要求与任课教师的单位有没有硕士点、博士点,自己是不是研究生导师,没有直接的关系。即是说,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都应该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工作,密切关注学科建设最新走势,及时吸收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专家、学者。那种游离于学科建设之外,只是就教学谈教学,甚至继续走着单纯教书匠路子的倾向,是需要尽快加以纠正的。

  本文所使用的“深相结合”提法是一个老命题。1943526日,在毛泽东主持起草、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参见《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页。)在这里“深相结合”这个命题,它表达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结合不应该是外在的、简单的、浅层次的,而应该是内在的、深刻的、深层次的。“深相结合”,比起我们平常讲的“互相结合”、“相互结合”等,别有一番意味。我们今天重新使用这个命题,就是想用它来表达对实现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之间相结合的一种认识和决心。

  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努力使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二者实现深相结合,既会教育教学,又会学科建设;既当出众的教学能手,又当超群的科研骨干。让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很好地发展自己,在深相结合的道路上,不断发展我们所热爱并从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事业。(文章源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