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综述
浏览:111发布日期:2010-11-30
“思政课又要‘变脸’了!”几天前,教育部网站的一则通知让武汉理工大学的老师卢少平充满了期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从2010年秋季开学起,要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修订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0年修订版教材。
  2004年,党中央作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良好发展态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日益凸显。
重大突破——推进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
  过去不少人认为,“思政课只是课程,不是学科”。
  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作出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明显改善的重要批示。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教材是课程之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要建设一个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调研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编写工作全面完成。
  在教材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中央决定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举措。此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全国高校中已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5个,硕士点45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已经成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支撑。
主要抓手——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高质量的教材需要高水平的讲授。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围绕新课程新教材大规模开展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内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培训,取得明显实效。
  从2006年开始,中央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每本新教材使用之前,组织对任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从2007年开始,中宣部、教育部联合组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国高校思想理论课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进行系统轮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从2008年起实施了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2009年起启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国内外参观考察活动……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自2007年起,依托清华大学建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基地”,在各高校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几年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共投入专项经费近百万元。
  2008年,安徽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手拉手”工作,要求实行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公办本科高校和民办高校结对共建,共同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等。两年来,共结成65个对子,缩小了校际差距,实现了互补互促、共同发展。
改革创新——改变教学观念增强课堂实效
  教思政课的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李梁老师拥有一大批学生“粉丝”。他的多媒体课堂便是吸引力所在。
  “思想政治课课程的质量高低、学生的收获大小,关键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艾四林认为。各地各高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改革创新,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中宣部、教育部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部组织和征集制作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全程教学示范片。
  同时,面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广泛征集、评选了近200个学时的“精彩一课”教学片。通过示范和引导,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
  武汉大学定期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武昌党的五大会址、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钢铁公司、东湖开发新区创业基地等单位参观学习,接受了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工人农民优秀品质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各高校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更新,通过网站开辟思想教育栏目和BBS等形式,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们普遍认为,教材可读了,教学生动了,老师亲切了,实效性增强了。
  • 作者:倪光辉 郝悦 周琳

  • 来源:人民网党史频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