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衢州学院师生通过各种形式收听收看大会开幕会,在全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共鸣。如何第一时间把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衢州学院党委在十九大开幕前就已经提前作出了部署。
“十九大召开后,全校第一堂思政理论课全部聚焦十九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向大学生解读十九大报告,教务处必须给予大力支持。”校党委书记胡建新在17日举行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哲学用哲学”专题学习会上这样强调。
根据校党委的部署,校党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即行动起来,向全体思政理论课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并快速作出了安排。
10月19日,十九大开幕后的第二天早晨8点,在103阶梯教室,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佩云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化材学院17材料班的同学们解读了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结合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张佩云老师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专门强调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师,我们有责任把这个课讲好,把十九大的精神和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寄予的厚望第一时间传达给所有学生。”
在机械工程学院17材料成型班,毛卓圣老师重点结合十九大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行了解读,课堂上还播放了十九大宣传片《中国五年》。“我们思政理论课教师要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美好生活、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重要思想和崇高使命准确地传达给我们的学生。”毛卓圣老师说。“看了播放的宣传片,听了老师的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也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该班同学谭兴森说。
当天下午1点40分,张爱萍老师正在给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6电气上《马克思基本原理》,这堂课刚好讲“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内容。张老师联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有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的论述,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关系。“十九大报告体现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张老师说。
该班秦诗娴同学说,“昨天我通过电视收看了十九大开幕会直播,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今天老师联系实际讲解后,又加深了理解。原来一直觉得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个课很深奥,今天感觉豁然开朗,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也没有那么枯燥,主要还是我们教与学的方法问题。”
这一天,衢州学院共有35个班级上思政理论课。在这堂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上课教师都结合课程内容第一时间向学生解读了十九大报告;通过这堂课,1200多名学生第一时间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输入了自己的头脑。
“作为学校党委近年来最最重视的教学改革课程之一,我们衢州学院通过思政理论课,第一时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理论用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融入了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吴新强如是说。(文/丰爱静 摄/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