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社科部组织本部门全体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观摩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老师张慧霞以“幸福是什么”为题,从当前网络流行词语入手,运用视频、案例等材料,密切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巧妙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不断追问和辩论与“幸福”相关的诸多问题。随着问题的渐次展开,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之间的质疑和解析,在安静与热闹的交替中不断地将学生的思想引向深入。在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幸福”问题的认识也逐渐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趋向全面,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自我扩展到他者。整堂课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把“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而老师则同时担当着问题讨论的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课堂现场气氛活跃,教学过程互动自然,学生老师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研究性”特点。
课后,一起参加观摩的专家、教授及其他学院的听课教师对此堂课的教学特色和不足之处进行了面对面的点评。社科部的老师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讨论,对如何以研究性教学活动为契机,以专题教学为主要形式,努力推进“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很多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张伟胜主任对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作了简要总结,并对下一步的教改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
(社科部 张佩云)